内容摘要: | 近年来随着QDII、沪港通和中港基金互认政策的落地实施,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越来越密切,推动两地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内地投资者开启全球资产配置时代。香港市场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全球,拥有比内地更加丰富多样的基金产品,其投资区域全球化,投资标的和领域多元化,并有更专业的管理团队,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标的。去年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已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海外投资者占比高达72%,这显示香港仍然是亚洲地区首选的资产管理投资平台。本文试图通过对香港在岸基金市场进行全面的梳理,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地认识香港基金市场,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
据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持续增长,尽管2013年全球市场波动,投资环境面对重大调整,但仍较2013年上升10.5%,至176,820亿元,创历史新高。从2008年至2014年,资产规模除2011年有所下降,其他年份稳步攀升,2009年和2012年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图 1:基金管理业务资产总额(单位:10亿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2: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的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按业务活动性质划分:资产管理业务在2014年的总规模为127,700亿元,较2013年上升11.9%;其他私人银行业务增长12.5%至30,950亿元;基金顾问业务下跌3%至16,110亿元。
按市场参与者性质划分:持牌法团在2014年的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顾问业务的资产规模为129,200亿元,较2013年上涨9.6%;注册及机构和其他私人银行业务的资产规模合计41,040亿元,涨幅为11.6%;保险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上涨24.2%,总值为4520亿元。
按基金类别划分: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分类如下。2014年,持牌法团、注册机构及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总规模为143,810亿元。类别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其他基金(29.6%)、机构性基金(23.8%)、证监会认可零售基金(12.6%)、私人客户基金(10.3%)、政府基金(10.1%)、退休基金(9.5%)和强基金(4.0%)。与2013年情况类似,2014年机构性基金和其他基金(主要包括海外零售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保险投资组合)的规模占资产管理和基金顾问业务总规模的比例超过50%,分别上涨11.4%和11.2%。机构性基金增长是因为净现金流入,使RQFII业务得以拓展。而随着香港投资机会的增多,一些对冲基金的投资团队转移至香港使其他基金规模得到增长。与证监会认可零售基金相关的资产管理和基金顾问业务总规模在2014年增幅为7.2%。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向香港投资者销售的证监会认可基金的总零售额在2014年创历史新高达777亿美元,较2013年上涨9.3%。
图 3:2014年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按基金类别划分(单位:百万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截至2014年底,获发牌照可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法团数目,由2013年同期的950家增长8.5%至1031家,超越了所有获发牌照从事其他类别合规活动的法团数目。同期,个人获牌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人数由2013年的7181名增至2014年底的7729名,增长7.6%。截至2015年3月底,获发牌照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于的法团及跟人数目分别进一步增至1059家和7911名。
从资金来源看,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成为主力,超过60%,占绝大部分。源自海外投资者的资金在2014年增长9%至124,040亿元,表明香港对海外资金仍然极具吸引力。内地与香港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创新的政策措施,长远来看令香港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前景更加明朗。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持续发挥着重要性,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图 4:非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按资金来源划分(单位:10亿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3, 管理地域
从管理区域来看,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超过50%。2014年,非房地产基金在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较2013年增长17.7%至53.7%,达68,56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香港具备很强的销售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新的投资机遇和愈发容易获得资金的渠道,有利于为本地和国际机构建立资产管理业务的良好环境。另外,香港毗邻内地并作为领先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发展并扩大离岸人民币产品的范围,以应对不断增加的投资需求。全球范围内非在港销售的离岸人民币产品中,越来越多的产品在香港管理。香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基金经理所选择的基金注册地。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并有证监会认可的基金数量较2013年显著上升。截至2015年3月31日,基金数量由一年前的469只增至594只,涨幅高达26.7%。
图 5:资产管理业务——按管理地区划分(单位:10亿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4, 投资地域
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在香港管理的资产持续保持大比例投资于亚洲。2014年,投资于亚洲的资产总值增长14.4%至72.50%,达49,740亿元。其中投资于香港及内地占绝大部分,占比高达51.09%,达35,024亿元,其余投资于日本4,100亿元和亚太地区其他市场10,614亿元。2014年,投资于亚洲以外地区的资产总值为18,820亿元,增长27.2%。随着香港对本地、内地和国际市场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作为海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的平台和内地投资者投资于亚洲以外地区市场的跳板作用愈加明显,以香港为基地的管理公司不断扩大其在全球的资产配置。
图 6:在香港管理的资产——按投资地域划分(单位:10亿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7:2014年在香港管理的资产——按投资地域划分(单位:百万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8:在香港管理的资产——按投资地域划分2013年与2014年比较(单位:百万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5, 基金管理业从业人员概况
基金管理业从业人员总数由2013年的31,834人上升至2014年的34,300人。其中销售和市场推广人员占比高达70.38%,其次是行政人员占8.47%,资产管理、研究/分析、买卖及/或交易人员占比分别为6.02%、3.89%和2.90%。保险公司相关从业人员占基金管理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持牌法团和注册机构内的金融专才继续转投资产管理核心业务(包括资产管理、研究及买卖)人员总数在2014年增长9%。虽然香港仍是本地重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基金,但其必须确保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具备更多元化的专业人才。这对香港在该行业内占据更高的位置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
图 9:2014年香港基金从业人员——按职能划分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10:2014年香港基金从业人员——按职能划分2013年与2014年比较
数据来源:香港证监会,金斧子投研中心
6, 主要的资产管理公司及管理规模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仅针对在香港发行的在岸基金,离岸基金不在讨论范围。
从管理资产规模来看,香港前10大基金公司如下图所示。摩根大通基金(亚洲)有限公司(JPMorgan Funds (Asia) Limited)以1328.14亿港元的开放式基金位居第一;其次是汇丰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HSBC Life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1299.22亿元保险产品基金排名第二;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ang Se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以1108.16亿元位列第三,旗下主要有开放式基金、ETF和保险产品基金。前三名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均超过千亿。排在第四的安硕(iShares)旗下为925.47亿元的ETF基金。其余六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在430亿元至772亿元不等,产品主要是开放式基金、ETF和保险产品基金。
图 11:香港市场前10大基金公司规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单位:亿港元)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7, 香港基金市场主要基金类型的资产规模与数量
香港在岸基金市场大类资产规模如图12、13所示,截至2014年12月,股票型基金以66.27%的绝对优势占领市场,混合型、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分别为16.63%和9.27% 和5.16%。
图 12:香港基金市场大类资产规模(单位:亿港元)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13:2014年香港基金市场大类资产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股票型基金具体的投资区域来看,主要投资在香港本地和中国市场,2014年的数据显示,香港股票型基金规模约占股票型基金总规模的三分之一,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走强,2014年专门投资中国A股的基金较2013年上涨110%,约占股票型基金总规模的21%,中国(包括香港)股票基金占6.57%;其次是亚洲,美国、欧洲、日本,占比在2%-4%不等,2013-2014年美国、欧洲和日本股票市场表现不俗,美国、欧洲股票型基金规模较2013年涨幅均超过100%,日本股票型基金规模扩张也很迅速,较2013年上涨约60%;行业股票型基金占比小幅回落,仅有0.38%。
图 14:2013-2014年香港基金市场主要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单位:亿港元)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15:2014年香港基金市场主要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香港在岸基金市场上主要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如图16、17所示,规模最大的是全球债券型基金,2014年底该类型基金规模占比为30.1%,其次是人民币债券和港币债券,占比分别为25.24%和20.75%。2014年全球债券市场向好,各类型基金规模涨幅超过31%,其中扩张最快的是亚洲债券型基金,2014年较2013年增长2.5倍,凸显亚洲债券市场的吸引力。
图 16:2013-2014年香港基金市场主要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单位:亿港元)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17:2014年香港基金市场主要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香港在岸基金市场主要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如表1所示,保险产品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数量和规模最大,均超过4千亿港元;截至2015年10月13日,保险产品基金数量达958只,开放式基金数量近300只,ETF基金92只,封闭式基金3只,对冲基金两只。2014年底,ETF基金规模为2819.5亿元,3只封闭式基金共23.43亿元。
表 1:香港在岸基金市场主要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截至2015年10月13日)
基金类型 | 基金分类 | 2015年10月 | 2014年12月 | 2013年12月 | 2014年规模 |
保险产品基金 (MPF强基金) | 总计 | 958 | 958 | 932 | 4213亿港元 |
股票型基金 | 533 | 533 | 516 | ||
债券型基金 | 129 | 129 | 125 | ||
混合型基金 | 204 | 204 | 200 | ||
货币市场基金 | 54 | 54 | 53 | ||
另类基金 | 2 | 2 | 2 | ||
商品基金 | 2 | 2 | 2 | ||
可转债基金 | 1 | 1 | 1 | ||
无分类 | 7 | 7 | 7 | ||
开放式基金 | 总计 | 295 | 270 | 243 | 4127.35亿港元 |
股票型基金 | 158 | 145 | 133 | ||
债券型基金 | 86 | 81 | 72 | ||
货币市场基金 | 10 | 10 | 9 | ||
其他 | 1 | 1 | 1 | ||
无分类 | 5 | 4 | 4 | ||
ETF | 总计 | 92 | 85 | 73 | 2819.5亿港元 |
股票型基金 | 81 | 75 | 66 | ||
债券型基金 | 6 | 5 | 2 | ||
商品基金 | 5 | 5 | 5 | ||
封闭式基金 | 股票型基金 | 3 | 3 | 3 | 23.43亿港元 |
对冲基金 | 总计 | 2 | 2 | 1 | - |
债券型基金 | 1 | 1 | - | ||
另类基金 | 1 | 1 | 1 |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二、过往业绩表现与相关性分析
1、 不同类型基金的过往业绩
(1) 股票型基金
图18为不同类别的股票型基金过往业绩表现。2013年,除中国A股基金收跌,其他类别全部取得正收益,日本、美国和欧洲股票型基金表现抢眼,分别取得42.03%、30.39%和27.63%的年化收益率。2014年,除欧洲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为负,其他全部类别的股票型基金均取得正收益。2014年中国A股市场进入牛市,中国A股基金收益率强劲反弹,全年取得48.19%的收益率,遥遥领先股票型基金;过去两年和十年年化收益来看,中国A股基金占据头把交椅,三年和五年年化收益的接力棒分别交给了日本股票型基金和美国股票型基金。全部类别基金的三年年化收益均为正收益。分类来看,大中华股票基金和美国和欧洲股票型基金各期年化收益均为正收益,中国A股基金也表现不俗。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动荡,截至9月底,除日本股票型基金收益为正,其余类别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全部为负。
图 18:股票型基金过往业绩表现(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2) 债券型基金
图19为不同类别的债券型基金过往业绩表现,债券的收益率表现相对平稳。人民币债券型基金的今年以来的收益,2013年、2014年化收益,两年、三年和十年的年化收益率均排在首位,且各个时间段均取得正收益,表明人民币债券型基金无论在短期和长期均能为投资者创造稳定的正收益。亚洲债券型基金以5.12%的五年年化收益率超越其他类别,排名第一,其他时间段的年化收益均为正收益,但今年以来的收益表现较差,截至9月底为-0.07%。全球债券型基金业绩波动较大,各时间段涨跌互现,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垫底,为-1.24%。截至9月底,人民币债券和港币债券今年以来的收益均为正收益。
图 19:债券型基金过往业绩表现(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2、 过往业绩与同类比较
(1) 股票型基金
表 2:股票型基金在全球分布情况(单位:%,截至2014年12月)
香港股票型基金 | 占比 | 中国A股基金 | 占比 | 中国(包括香港)股票基金 | 占比 | 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基金 | 占比 |
香港 | 91.7 | 香港 | 59.11 | 香港 | 65.62 | 卢森堡 | 55.16 |
卢森堡 | 8.08 | 台湾 | 34.16 | 台湾 | 16.19 | 开曼群岛 | 13.44 |
卢森堡 | 5.59 | 卢森堡 | 7.25 | 瑞典 | 6.76 | ||
台湾 | 4.74 | ||||||
香港 | 3.73 |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在香港发行的香港股票型基金,其2013年、2014年、三年和十年年化收益跑赢全球香港股票基金同类,两年、五年年化收益和今年以来收益小幅低于同类平均。全球香港股票型基金,在香港发行的比例高达91%,其次为卢森堡发行,约占8.08%。
图 20:香港股票型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中国A股基金全球有三个主要发行地,有59.11%在香港发行,34.16%在台湾,还有5.59%在卢森堡。在香港发行的中国A股基金,除2014年中国A股大牛市期间大幅跑赢同类,十年年化收益率略高于同类,其他时间段的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平均。香港发行主体挖掘A股市场投资机会的能力有待提高。
图 21:中国A股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中国(含香港)股票型基金在全球的三个主要发行地还是香港、台湾和卢森堡,占比分别为65.62%,16.19%和7.25%。在香港发行的中国(含香港)股票型基金与中国A股基金类似,仅2014年和两年年化收益率略高于同类,其他时间段的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平均。
图 22:中国(含香港)股票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基金在全球的三个主要发行地还是卢森堡、开曼群岛和台湾,占比分别为55.16%,13.44%和4.77%。在香港发行的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基金占比仅为3.73%,除2014年和两年年化收益率低于同类平均,其他时间段的收益均战胜同类。
图 23: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总体来看,香港基金公司在香港股票和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市场把握较好,A股市场的投资能力有待提高。
(2) 债券型基金
表 3:债券型基金在全球分布情况(单位:%,截至2014年12月)
全球债券 型基金 | 占比 | 亚洲债券 型基金 | 占比 | 香港债券 型基金 | 占比 | 人民币债券 型基金 | 占比 |
爱尔兰 | 52.00 | 卢森堡 | 30.85 | 香港 | 55.03 | 香港 | 38.9 |
卢森堡 | 21.83 | 香港 | 25.77 | 卢森堡 | 44.95 | 台湾 | 29.09 |
台湾 | 8.85 | 开曼群岛 | 23.93 | 卢森堡 | 19.88 | ||
香港 | 5.04 | 台湾 | 16.31 | 开曼群岛 | 11.29 |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全球债券型基金前三大发行地为爱尔兰、卢森堡和台湾,占比分别为52%、21.83%和8.85%。在香港发行全球债券型基金占比为5.04%,无一例外,所有区间的收益率均输给全球同类基金。
图 24:全球债券型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亚洲债券型基金在全球分散在4个要发行地,卢森堡30.85%、香港25.77%、开曼群岛23.93%和台湾16.31%。港币债券型基金主要在香港55.03%和卢森堡44.95%发行。人民币债券型基金主要集中在香港38.9%、台湾29.09%、卢森堡19.88%和开曼群岛11.29%。在香港发行的亚洲债券型基金、港币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在统计的所有区间段均战胜全球同类基金。而人民币债券型基金除2013年年化收益略低于同类,其他时间段也跑赢同类。
总体来看,香港基金公司在香港和亚洲、和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能力较强,全球债券市场表现较弱。
图 25:亚洲债券型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26:港币债券型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27:人民币债券型基金与同类过往业绩比较(单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3、 相关性分析
表4为香港在岸基金市场主要股票和债券基金分类的相关性分析。从股票型基金分类来看,中国(包括香港)股票基金与香港股票基金和大中华股票基金的相关性很强,均大于0.95;大中华股票型基金与香港股票型基金和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型基金的相关性分别高达0.97和0.9;香港股票型基金与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型基金相关性达0.91;日本股票型基金与其他区域的股票型基金相关性较弱,均低于0.5;而中国A股基金走出独立行情,与其他市场相关性不高。
债券型基金来看,各基金分类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最高的出现在人民币债券基金和亚洲债券基金直接,相关性仅为0.79;其次为港币债券基金和亚洲债券基金,相关性为0.78;全球债券基金和亚洲债券基金的相关性为0.77。
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的相关性来看,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与亚洲债券型基金相关性较高为0.77;其次为香港股票与人民币债券相关性为0.69;大中华股票与人民币债券相关性为0.67。
表 4:基金的相关性矩阵(2012年10月-2015年9月)
序号 | 基金分类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亚洲债券 | ||||||||||
2 | 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 | 0.77 | |||||||||
3 | 中国(含香港)股票 | 0.44 | 0.83 | ||||||||
4 | 中国A股 | 0.12 | 0.48 | 0.74 | |||||||
5 | 全球债券 | 0.77 | 0.6 | 0.33 | -0.08 | ||||||
6 | 大中华股票 | 0.54 | 0.9 | 0.97 | 0.64 | 0.43 | |||||
7 | 港币债券 | 0.78 | 0.52 | 0.28 | 0.04 | 0.58 | 0.35 | ||||
8 | 香港股票 | 0.6 | 0.91 | 0.95 | 0.57 | 0.48 | 0.97 | 0.39 | |||
9 | 日本大盘股票 | 0.35 | 0.48 | 0.4 | 0.32 | 0.24 | 0.44 | 0.09 | 0.44 | ||
10 | 日本中/小盘股票 | 0.38 | 0.44 | 0.33 | 0.25 | 0.29 | 0.36 | 0.15 | 0.36 | 0.95 | |
11 | 人民币债券 | 0.79 | 0.74 | 0.6 | 0.24 | 0.68 | 0.67 | 0.66 | 0.69 | 0.33 | 0.33 |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表5、表6为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不用类型的基金管理费差别较大,其中封闭式基金的管理费最高,均值达2.08%;其次是对冲基金,均值为1.75%;保险基金产品略高于开放式基金平均管理费,两者均超过1%;跟踪指数的ETF基金管理费最低,均值仅为0.59%。
除了管理费,部分基金会收取前端费、递延费、赎回费、托管费和绩效费,各项费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别较大。
表 5 :开放式基金费用(开放式基金共计687只)
费用名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前端费 | 0.20% | 5% |
递延费 | 0.03% | 6% |
赎回费 | 0.15% | 5% |
招募书托管费 | 0.10% | 0.30% |
绩效费 | 0.20% | 20% |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表 6:不同类型基金的管理费(单位:%)
基金类型 | 基金分类 | 平均值 |
封闭式基金 | - | 2.08 |
对冲基金 | - | 1.75% |
ETF | - | 0.59 |
股票型基金 | 0.62 | |
债券型基金 | 0.41 | |
商品基金 | 0.32 | |
保险产品基金 | - | 1.28 |
股票型基金 | 1.31 | |
混合型基金 | 1.37 | |
债券型基金 | 1.18 | |
货币市场基金 | 0.94 | |
杂项 | 1.42 | |
开放式基金 | - | 1.17 |
股票型基金 | 1.37 | |
混合型基金 | 1.11 | |
债券型基金 | 0.96 | |
货币市场基金 | 0.43 | |
杂项 | 1.5 |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二、风险与收益
图28-31为最近五年开放式股票型、债券型基金收益/风险对比图。其中日本、欧洲和美国股票型基金的收益/风险比表现较好,在0.63到1.06之间;而中国和亚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型基金的该比值均小于0.1,排在后5位,这五类基金表现出风险高、收益低的特征。债券型基金中,港币债券表现抢眼,以收益/风险比1.02遥遥领先;其次是人民币债券型,收益/风险比为0.89;而亚洲债券型基金和全球债券型基金表现较差,该类别基金风险高、收益低。
图 28:各股票型基金五年收益/风险对比(2010年10月—2015年9月)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29:股票型/债券型基金五年收益/风险对比图一(2010年10月—2015年9月)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30:股票型基金五年收益/风险对比图(2010年10月—2015年9月)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图 31:债券型基金五年收益/风险对比图(2010年10月—2015年9月)
数据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五、香港基金市场新的机遇
1、中港基金互认
继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并平稳运行之后,酝酿多年的中港基金互认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的初始额度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向内地投资者直接销售,内地符合条件的基金也可销售给香港的国际投资者。两地基金互认,将促进两地市场共赢,对两地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基金互认的落实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两地投资渠道更加畅通,为跨境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内地公募基金有望“出海”到香港市场,同时国际资金也可进一步开启中国投资大门。基金互认实施后,将吸引更多的海外资产管理公司进驻香港,设计与欧美资产相关的基金产品,通过香港销售给中国内地投资者,以此作为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又一渠道,这对于香港意义十分重大。基金互认在一定程度上是两地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的交流和融通,在推动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激发和拓展两地优秀资产管理公司的潜力。两岸基金互认对香港金融市场具有长远影响和标志性意义。
2004年2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集腋成裘,到2010年7月底香港人民币存量达到1037亿元,随着内地自贸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内地金融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喜获丰收,无论是在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点心债发行量、人民币银行贷款、CNH外汇市场的交易以及RTGS(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交易量都远超2013年。与其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相比,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庞大,是全球第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2013年就已经突破万亿元。短短几年时间,人民币国际化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外汇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稳步发展。近年在香港开展业务的内地金融机构数目持续攀升。去年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已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海外投资者占比高达72%,这显示香港仍然是亚洲地区首选的资产管理投资平台。目前全球最大100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已有超过60家在香港设立据点。随着亚洲成为国际投资者日益重视的投资目的地,和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地,以及内地逐步开放资本账户,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可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协助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并帮助内地庞大的储蓄资金通过投资“走出去”。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受到威胁。2012年以来,新加坡、伦敦、台湾等离岸人民币市场飞速发展,同时,德国、卢森堡、美国、加拿大也在努力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一个全球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网络初步成型。展望未来,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开拓渠道、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推出更多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巩固其优势地位。
【免责申明】
本报告内容属于内部资料,为金斧子投研团队根据相关资料数据制作完成,金斧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对本报告享有最终解释权。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所推荐产品过往业绩不应作为日后业绩的推断依据。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该公司产品的最终依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金斧子投研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远望角致远18号... | 股票策略 | --- | |
--- | 累计收益 |
聚鸣多策略8号D... | 股票策略 | 13.39% | |
刘晓龙 | 累计收益 |
相聚芒格JFZ1... | 股票策略 | -1.04% | |
王建东 | 累计收益 |